一、工資、薪金所得適用
1.綜合所得年度稅率和速算扣除數表(適用于年度計算):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年度綜合所得,適用于2019年及以后取得的綜合所得)
(注1:本表所稱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條的規定,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
注2:非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依照本表按月換算后計算應納稅額。)
年度計算個人所得稅: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應納稅所得額=年度收入額-準予扣除額
準予扣除額=基本扣除費用60000元+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2.綜合所得月度稅率和速算扣除數表(適用于月度計算):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月度綜合所得,適用于2019年及以后取得的綜合所得)
(非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期間計算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
月度(包括按月預扣)計算個人所得稅: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額-準予扣除額
準予扣除額=基本扣除費用5000元+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3、2018年第四季度工資薪金所得月稅率表,適用于2018年第四季度取得的工資薪金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過渡期
(過渡期工資薪金所得適用)?
注:納稅人在過渡期間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不扣除個稅新法規定的子女教育、贍養老人等六項專項附加扣除費用。
二、經營所得適用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
(適用于2018年10月以后取得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
(注:本表所稱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條的規定,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
計算個人所得稅: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應納稅所得額=年應稅收入額-準予稅前扣除金額
三、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應當按次或者按月預扣預繳稅款。
(一)超過四千:
1.勞務報酬所得 =收入*(1-20%)
2.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收入*(1-20%)
2.稿酬所得=收入*70%*(1-20%)
(二)未超四千:
1.勞務報酬所得 =收入-800元
2.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收入-800元
2.稿酬所得=收入*70%-800元
勞務報酬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
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
(居民個人勞務報酬所得預扣預繳適用)
居民個人辦理年度綜合所得匯算清繳時,應當依法計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收入額,并入年度綜合所得計算應納稅款,稅款多退少補。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20%
四、特定所得的基本計算
1、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每次收入額×20%
2、財產租賃所得
按照每次租賃收入的大小,區別情況計算:
①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每次收入-費用800元)×20%
②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每次收入×(1-20%)×20%
3、財產轉讓所得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轉讓財產的收入額-(財產原值+合理費用)〕×20%
4、偶然所得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每次收入額×20%
注意:如果另行給予優惠稅率或者減半征收的,則按優惠稅率或者減半計算。
原文地址:https://www.shui5.cn/article/d5/71078.html
成本結轉到制造費用的會計分錄怎么做?要注意些什么呢?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制造費用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結轉到生產成本里面。生產成本和制造費用 生產成本是指生產活動的成本,即企業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成本,制造費用是企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成本如果是生產成本結轉制造費用,那么可以做以下的會計處理 借:生產成本----xx產品 貸:制造費用 但是,制造費用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結轉到生產成本里面結轉制造費用、結轉完工產品成本相關的會計分錄 借:生產成
1)再總結一下如何閱讀利潤表 四看、兩比、兩檢查 *四看:一看“營業收入”、二看“毛利率”、三看“費用占比(企業三費: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四看“營業利潤” *兩比:和自身歷史比、和同行業比 *兩檢查:用利息保障倍數檢查企業的償債能力、用經營現金流凈額比凈利潤檢查利潤是否變成了真實現金 2)現金流量表的重要性 因為,權責發生制的記賬會計準則,會導致企業賬面上有很大利潤,但實際卻沒有收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存貨周轉天數、流動資產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一、流動資產周轉率 流動資產周轉率計算公式為:流動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平均流動資產。流動資產周轉率越高,資產周轉速度就越快,能夠相對節約流動資金投入,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提高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如果周轉速度過低,會形成資產的浪費,使企業的現金過多的占用在存貨、應收賬款等非現金資產上,變現速度慢,影響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及償債能力。二、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存貨周轉天數 計算分析應收賬款周
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劃分的標準是什么?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資產,應當歸類為流動資產: (1)預計在一個正常營業周期中變現、出售或耗用;經營周期是指從購買用于加工的資產到其收回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這段時間); (2)主要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 (3)預期在自資產負債表日起1年內變現的; (4)在自資產負債表日起1年內,交換其他資產或清償負債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 流動資產以外的資產,應當歸類為非流動資產。非流動資產應當按照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其他
哪些屬于流動資產?哪些屬于非流動資產? 流動資產一般包括: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應收票據、應收賬款、預付賬款、應收利息、應收股利其他應收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就是固定資產使用期限不夠1年的)、其他流動資產。 非流動資產一般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長期應收款、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性房地產、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累計折舊、工程物資、固定資產清理、無形資產、開發支出、商譽、長期待攤費用、遞延所得稅資產、其他非流動資產
在建工程轉固定資產會計分錄比較簡單,直接借記“固定資產”,貸記“在建工程”即可。讓會計比較頭疼的是固定資產的初始入賬成本的確認,固定資產折舊及因此產生的會稅差異、固定資產大修、改良、房產稅的確認等。一、三種情形的“在建工程”轉“固定資產” 在建工程轉固定資產分為三種情形。第一,自建固定資產。多見于自建廠房或倉庫。第二種,需要安裝的設備;第三種,大修或改良固定資產。1、自建工程轉固定資產 有自建固定資產的